從上面這張照片不難看出,今天的參觀重點就是聖家堂(La Sagrada Familia)。因為聖家堂有太多東西可以寫了,所以會把今天行程拆成兩篇。
聖家堂是高第最有名的一個作品,因為從1882年3月19日聖家堂的第一塊石頭在這裡放下開始,到1926年6月7日在路上被電車撞傷因而過世為止,他花了43年的時間奉獻在這座教堂的建設上,可以說是他最後的傑作。傳奇的是現在這座教堂還沒有完成,據說順利的話,2026年可以看到這座教堂完工......
但是在出發之前,發生了一個小插曲:
昨晚回到民宿想好好洗個熱水澡,4位可愛的台灣室友很友善的告訴我們:熱水器似乎、故、障、了、......我的天阿!在外面奔波了一天,這時候卻沒有最需要的熱水。為了避免肥皂抹下去只有冷水可洗的窘境,我們幾個二話不說打算先睡覺、隔天一早再坐地鐵去找向緯洗澡。
於是乎,這天的第一個行程又到向緯家了。話說我還真喜歡這個角落阿,喝著難得的熱紅茶,真的很爽!對了,西班牙人不喜歡喝熱的,不管是熱湯或是熱茶都不喝,所以這也是少數的機會之一讓我們能在寒冷的冬天喝到熱飲。
早餐在路口的咖啡店解決,大多數店裡都有這麼一台榨柳橙汁機。
走出地鐵,馬上感受到聖家堂的魅力,禮拜天的早上竟然也排了這麼長的隊。
抬頭一望,的確看得到仍在施工的痕跡。有趣的是,橫樑上還坐了一尊雕像,彷彿每天催促著聖家堂一天天邁向完工。
記得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有個特色叫做親民寫實自然主義嗎?
高第的聖家堂完全體現了這個原則,他認為教堂不應該是菁英階層的,而當時並不是所有巴塞隆納居民都看得懂聖經,所以高第直接把各種聖經故事或宗教符號,刻在聖家堂的立面上,讓所有人都看得懂(感謝PTT版友Catalan分享心得啦!)。
我們首先來到的這個立面,叫做受難之門。
事實上,這個立面並不是高第建造的。
在他意外過世、而原先的建築手稿因火災而失去後,一群當代設計師以自己對高第精神的理解,繼續建造這座教堂,而完成了這座受難之門。
門上有塊石板,直線、橫線、斜線加起來都是33,也就是耶穌基督受難時的年紀。不過數字似乎可以重複,好像就少了那麼點難度。
因為刻畫耶穌受難的情境,所以人物的表情都是悲傷的。每一個場景應該都是一個有名的聖經故事,但是相信我,在現場通常很難注意到這些細節,因為很容易就被這麼宏大的格局給"鎮"住,而讚嘆於高第的偉大。
受難之門的正門口。
門上用浮刻的方式秀出歌頌Jesus的字樣。
進入教堂內部,很容易被色彩繽紛的光線給吸引。
也很容易震懾於無數昂貴而氣派的大理石柱。
往上仔細一看,這些大理石柱的造型像極了樹幹上枝葉散出的部份。
為了體現形因自然的手法這項加泰隆尼亞現實主義的原則,高第用大自然的概念來表現教堂內部,藉由光線的帶入以及仿如無數棵開枝散葉的大樹般的大理石支柱,教堂內部仿彿有了生命,營造出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教堂。
教堂的一角,有著一面寫滿警世文字的石壁。仔細一看,也有中文喔,繁體的!
由於內部還有很多地方有著鷹架,我們在裡面感受著幾分鐘既莊嚴又自然放鬆的氣氛後,隨即往地下室前進。在地下室,有著高第設計聖家堂的各種基本元素,解剖這位傳奇人物的腦內黑箱。
教堂內的大理石支柱是以樹幹為原型創造出來的。
教堂內各種奇怪的物體都是由最基本的形狀,透過高第那不知道裝什麼物質的腦袋組合而成。
藉由不斷的觀察大自然,高第讓平凡的畫面神奇起來,也總是讓我們驚訝:哇!原來這個造型就是來自這個東西! 和許多天才一樣,高第小時後據說也是因為體弱多病、無法有太多娛樂的情況下,養成他觀察大自然的習慣。
高第的建築物一向長於色彩調配,這點已經從奎爾公園得到印證。
高第甚至利用鸚鵡螺的自然螺旋,創造出聖家堂內有名的螺旋樓梯。
高塔的造型同樣取材於各式各樣的植物。
順著路線,又從地下室來到1樓室外,哇!
這裡就是另一個聖家堂三大立面之一:誕生之門。
也是聖家堂傳奇的起點、100%的高第作品。
門口擠滿了來朝聖的人們。
相對於造型相對有菱有角而前衛的受難之門,高第建造的誕生之門更為古典而細緻,讓整個立面變得非常立體。 並不是迷信高第,但是比起受難之門,誕生之門的確更容易感受到磅礡而令人震懾的氣勢。站在這個立面下,只有一個感覺:能來這裡真是太棒了阿~
耶穌誕生時,附近的居民、甚至天使,一起歌頌這個神蹟的誕生。
上面更是刻滿了各種鳥類與植物的雕像,象徵萬物都為了耶穌誕生而欣喜。
門口的大柱以海龜作為基座,應該也是一個有名的聖經故事吧。
高第想像中的聖家堂共會有3個立面,我們看過的受難之門以及誕生之門,據說是兩個規模比較小的側立面。第三個立面,榮光之門,描述耶穌受難後復活的神蹟,據說才是聖家堂的正立面,也將會是聖家堂規模最大的一個門。然而,這個立面還在建造中......此外,建造完成的聖家堂也將擁有18根柱子:三個立面各有4根,代表12門徒;中間較矮的4根代表四博士(不知這啥);中間最高的兩根,當然是代表耶穌基督與聖母瑪利亞。
隨後我們再度回到教堂內部。
另一邊的地下室一樣展示著許多高第設計時的理念。我們不是唸機械的,所以對於現場許多模具的用途都不是很懂,也省了拍照片的時間。不過根據出發前做的功課,由於高第相信直線是人為的產物,崇尚自然的他刻意將一塊一塊石頭堆疊起來,為聖家堂創造出合乎自然的曲線......天才的腦袋還真不是普通人能想像的。
這邊大概解說了魔術數字33的各種排列組合。
然而最讓人震驚的是這個......
由於聖家堂是用一塊一塊的石頭堆疊起來的,為了解決要怎麼堆才夠穩的問題,高第用一堆砂包來模擬各個石塊的相對位置,進而調整出最適合的堆疊角度。
完全的崇尚自然、以自己的方式詮釋大自然的神奇,這就是高第。
平面參觀完後,咱們排隊搭著電梯上塔,每人每次要2.5EU,超貴!
上來後的視野真好!從兩座塔的中間擺了個監工這件事,不難看出高第的童心未冺。
很難想像教堂的高塔竟然這麼的色彩繽紛。
也不斷在每個角落看到仍在施工的痕跡。聖家堂的建造經費有很大部分是來參觀的遊客貢獻的,想想自己也算有份成為聖家堂的出資者,感覺還真奇妙。
這就是真實的螺旋樓梯,不過拍的還真糟。
順著樓梯,可以緩緩的往下回到地面。
好吧,我怕高。某幾個平台站出去真的還滿恐怖的。
圖中還看到這個,忘了向緯說是什麼建築物了。好"屌"!
回到地面之後,聖家堂的參觀也告一段落。接著到紀念品店殺了一下之後,肚子餓的我們快步走到預定的中餐地點,結果......
豪邁的老闆竟然狂休一個月去了。再次見識到西班牙人的隨興,沒辦法,PLAN B吧。
PLAN B是向緯跟同學也常來的店,menu是用手寫的,套餐制,每份13.9EU。
老實說忘了這是什麼菜耶,哈哈!大概是聖家堂太震撼了吧。
也忘了這是什麼,只記得菜本身是鹹的,但是週圍卻淋了巧克力醬,很神奇。
甜點當然要來一份加泰隆尼亞式烤布丁,配上咖啡也是個絕配阿。
就這樣,咱們結束了聖家堂之旅,高第的fans也又多了4個。來過巴塞的人,應該很難不為傳奇的高第而著迷吧。希望有生之年,能夠看到聖家堂完工阿!
更多Day11照片!
0 意見:
張貼留言